朋友们,若是要论当今成都街头什么最卷?你十有八九会回答:咖啡馆!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他们的外场,咖啡车! 没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流浪在成都街头的咖啡车越来越多,特别当市集成为成都人的日常时,咖啡车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2021年初,我们就...
朋友们,若是要论当今成都街头什么最卷?你十有八九会回答:咖啡馆!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他们的外场,咖啡车!
没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流浪在成都街头的咖啡车越来越多,特别当市集成为成都人的日常时,咖啡车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2021年初,我们就对曾对成都野咖大赏做过一个观察。而现在,年关将近,小都了解到,成都的第一批咖啡车们,有几辆以开店的形式,率先毕业了!
马上点个名表示一下恭喜:小绿车「CARPARK」,咖啡届“梁朝伟”的「bald coffee」,以及更新版的小黄车「floki」。
然鹅,在咖啡馆内卷的当下,咖啡车主们为什么要继续落地开店?从咖啡车到开店,他们有了哪些改变?那辆我们熟悉的咖啡车“荣休”之后,去了哪里?以及,后续还有有什么策略和规划?
来,不慌,我们这就去现场了解一下。
01/
CARPARK,
在芳华街开了家“汽车旅馆”
比起咖啡车的时候,
除了能实现更多的产品以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像我们的家。@CARPARK 主理人可可
谁不想红?
玉林芳华街,今年卷疯了。
而在芳华街与芳华横街东段相交的那个十字口,是「CARPARK」的主场。
店是今年8月底开的。
至于为什么开店,主理人可可说,相比于店,反而“车”才是意料之外。原来,早在几年前,他们就有了开店的计划,苦于没有成熟的构思,又遇上疫情,于是一拍脑门儿做了“车”。
不过,幸好。没车,哪儿来现在的“网红店”?开店嘛,谁不想“红”呢?
再说回“网红店”,在可可看来,这是一个即“贬”又“褒”的标签。
所谓“贬”之,即红极一时,堆砌时下的流行元素,不管产品好坏,不管客人的需求,只要能快速赚取流量,立马开始复制粘贴……
这,肯定不是「CARPARK」想做的。
他们想做的,是一个品牌——
未来一提到「CARPARK」,就会想到《末路狂花》,很野,很温暖,很有趣,不管做什么样的产品,都很棒。
当然,这个愿望很朴素,也很有难度。
从0.5到1.0,有了家。
拿到芳华街的铺子时,可可几乎是兴奋的。
大学毕业时,她曾在这一带租过房子,有缘分不说,户型还很居家,与「CARPARK」构想的概念正好契合——
她有一个比喻,如果「CARPARK 0.5」是"流浪",那么,「CARPARK 1.0」就是“汽车旅馆”。
这里装下了更多的设计、产品、氛围,以及朋友。空间只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旅店”。更重要的是,每天进店的客人自己本身构成了这家店的内容,像一个家。
店里的两个吧台,是她最爱的地方:
外面的长吧台,临街而立,用来做咖啡。每天站在那儿,人来人往的,朋友来了,也能远远地打招呼。
里间的,专门做酒。像在家里一样,可以站在客人旁边调酒、喝酒、聊天。
另外,墙上的插画也引人注意:
两个女孩,日落下的酒篮子,举着咖啡杯的手,开在巴朗山的小车……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0.5时代真实存在过的过往。
于一些人来说,这也许是“很不高级”的体验,但恰恰是「CARPARK」最想传递的东西。
一个「野路子」团队。
“「CARPARK」的咖啡不好喝”,新店刚开,点评上开始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
对此,可可坦然接受。
因为,「CARPARK」完全就是一个野路子团队。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专业的咖啡师:老板是设计师,咖啡师、调酒师也是设计师,就连外场也是和咖啡行业本身无关的纹身师:有趣、且有风险没错了。
以至于,刚开店那会儿,真的很好玩儿:“感觉后背有人拿着枪,指着头做咖啡。”
因为“不专业”,再加上对“店”的出品要求比做后备箱咖啡时高,客人又巨多,每个人的压力都超级无敌大。多亏专业做咖啡的朋友,有空就来搭把手。
有时候,她会回看那段时间的点评照片,每天站在吧台里的人都不一样。当然,拼了命,也获得了自身成长提升最快的一个阶段。(据说,最忙的那段时间,她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
也是,“野路子”开店来做的第一波咖啡能好喝吗?不过,现在离开店过去已经3个月了,不信,你可以再来试试。
欢迎消费设计。
按照我们为什么把「CARPARK」叫网红店?很大部分原因,是我们发现,有很多客人并不是专门来喝咖啡、喝酒的,而是来拍照、打卡的。
“主流的看法对这部分客人会有偏见,”可可坦言:“但我们表示欢迎。”
在她看来,“店”是一个空间,除了咖啡,酒以外,“设计”也是产品,相当重要,且值得“消费”。设计被客人认可,不仅对于店是一种宣传,更是作为“设计师”的他们最有“成就感”的点。
都说在成都开咖啡店很难,因为内卷严重。可可觉得,其实并不是店内卷,更不是店在内卷,只是单纯的咖啡行业内卷,想到这里,开店就变得“简单”了。
只要做好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再加上不断优化的产品、新品开发,然后,让它“自己生长”,逐步接近下一个目标。
对了,大家关心的“小绿车”,现在每天都停在店门口陪伴「CARPARK」慢慢长大。
可是它已经14岁高龄了,即将达到“法定报废”的标准。但是,不用担心,因为「CARPARK」给了它新任务,至于具体是什么,暂时保密。
地点:高新区芳草街道芳华街24-3号
时间11:30-次日01:00
人均37元
02/
bald coffee,
卖车,开了间“咖啡铺”
“
历届网友都以为挣钱了,
有,不多,几万块,
唯一的是,
我还在做咖啡,还喜欢咖啡。
@bald coffee 主理人 “梁朝伟”
把车卖了。
——“别喊我哥,年轻得很。”
——“好的,朝伟哥。”
咖啡届“梁朝伟”,打开后备箱卖咖啡1年,因为长得帅,加上咖啡好喝,出道即巅峰。
不过朝伟哥说了,没什么江湖地位,也别喊他哥,他年轻得很。
也是,96年生人,满打满算,今年也才25岁。
关于“梁朝伟”为什么叫“梁朝伟”,由于料猛且冲,这里将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我们的上一篇文章《忙疯了,成都的咖啡车们》。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朝伟哥”的「bald coffee」,终于开店了。
代价是,卖掉了那辆“起亚狮跑”。
是赚了,但不多。
卖车?开店?
历届网友都以为“梁朝伟”赚钱了。关于此,“朝伟哥”也很坦诚:“赚肯定是赚了,但不多,几万块。想想,挺傻的。”
今年9月29日,梁朝伟的店,说开就开,没算日子,没有契机,没有准备。
地址选在太平园东三街66号1层,从地铁太平园站出来,散步十几分钟就到。
铺子躲在一排梧桐树后面,原来是卖彩票的。后来,彩票不做了,“梁朝伟”表哥在旁边卖肥肠粉,就给盘了下来。可一时也没想清楚用来做啥。
“梁朝伟”看了,面积不大,目测十平米不到,那不如就开咖啡铺吧。
于是,卖车,火速装修。
不做网红。
一切从简,一切切都朴实无华。
墙刷了深灰色,门头上打了个“coffee”,logo沿用原来的,给做了个像样的店招,挂在旁边的柱子上。
好在门口有个坝子,廊下的外摆也够宽,几根露营椅就这么摊在跟前,甚至没有设什么固定的卡座。
“朝伟哥”说:“毕竟嘛,它就是间咖啡铺,不是网红店,也不做网红店。”
但说到咖啡,“朝伟哥”可就上心了。
以前迫于空间限制,只卖美式、拿铁、澳白、椰奶和季节限定“冬”;现在,选择可就多了。除了基础款的花样多了,还加了丝绒系列和元素咖啡。
但价格,除了美式涨了3块,其余都没变,自带杯也依然减3块。“赚得到好多嘛,涨那么一两块,好像也没得啥意思。”
喜欢就喝,随缘。
令人惊讶的是,在社群运营当道的时代,“梁朝伟”至今没有粉丝群。
生意好的时候百来杯,日常七八十杯。来买咖啡的,90%都是回头客,朋友、社区居民,又或是附近上班族。
天冷了,他在店门口加了四个火盆,客人来了,就端着一杯咖啡围炉而坐,聊天、发呆。
两个月,大家渐渐熟悉了这个咖啡馆,因为实惠,有人愿意多走两条街也要过来,到了仅需一句“老样子”,“梁朝伟”就把咖啡送到他手上。
他也还是“老样子”。
家住附近,每天早上10点来开门,忙活完了,就在表哥家嗦一碗肥肠粉,下午6点收摊,天冷了,时间就往前提一个小时。
也没有固定的店休日,累了,就在朋友圈广而告之,然后,短暂撤离。
“梁朝伟”很“佛”,对于来喝咖啡的顾客,他永远欢迎,但绝不迎合:“咖啡嘛,就是一杯饮品,百口百味,喜欢就喝,不喜欢就不喝,一切随缘。”
最不提倡的,“就是那种来打卡的,千里迢迢来一趟辛苦不说,万一咖啡不合口味,就更划不戳。”
至于未来,他也有考虑,正打算与朋友一起做连锁店。
总之,唯一不变的是,他还在做咖啡,还喜欢咖啡。
地点:太平园东三街66号1层(家醇肥肠粉隔壁)
时间:09:00-18:00
人均23元
03/
floki,
治愈系小黄车,更名开店
以后别喊它「小黄」了,
人家有新名字了,
叫floki,象征稳定和爱。
@floki 主理人 家辉
从Dandelion到 floki。
一位%Arabica前员工,一辆车龄12岁的铃木北斗星,家辉和座驾“小黄”的故事,在南门悠方片区的咖啡圈子里,早已传了遍。
今年10月,流浪的"小黄"不再流浪,落地誊峰里开出了一家店。
想要寻它,得沿着交子大道500号前的小道往深处寻去,再上二楼。
最大的改变之一是,原名「Dandelion」,变更为「floki」。
至于为什么要改名?家辉苦笑,还不是因为你们成天“小黄”“小黄”的喊,肯定是记不住别个的名字!
而现在的「floki」,源自一个北欧的人名,象征着稳定、充满爱心的家庭或社区,家辉说,他也希望小店「floki」得到同样的祝福。
而且,它简单、好听,关键好记啊!来,还有没记住的吗,跟我一起念三遍:
「floki,floki,floki」。
增加的不只是桌椅。
家辉喜欢街头的感觉,但在街头卖咖啡,太不稳定了。天气、路况、车况,每一项,都影响着出摊计划。
于是,在无数个流浪的日子里,拥有一家自己的店,在他心里,悄悄地埋下了种子。
直到几个月前,朋友找到他,说想开一家轻食店,同时卖咖啡。
两人一拍即合,就在“小黄”的常驻地一带,找到了一家店面。
与选择市井老街的「CARPARK」不同,也与选择社区方向的「bald」不同,「floki」开在打工人最密集的商业群落。
落地窗,原木色系,一推开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大大的圣诞树,上面挂满了清新的柠檬片。
桌椅错落有致地置于空间,绿植环绕,每一个角落,都是治愈的气息,很暖。
家辉说,他最喜欢的,还是吧台,在这里,他实现了很多咖啡车无法实现的思考和实验。
咖啡+轻食。
作为都市人的Brunch,「floki」真的无敌棒。
菜单有两页,一页卖三明治、汉堡、吐司、沙拉、意面、烩饭等轻食,一页是专门的饮品菜单。
就饮品而言,除了经典款的咖啡,还增加了特调限定与气泡水。
家辉说,他在尝试着做创意咖啡,在咖啡本身的基础上加一些自然的东西,但拒绝使用任何的风味糖浆。
点了杯拿铁,出品还不错,就连装咖啡的杯子都很乖,真的非常「floki」。
另外,最近店里的汉堡第二个半价,消费即赠小店自己烘烤的小饼干。还有各位上班族必须知晓的是,咖啡周二自带杯半价。
更稳定,也更有压力。
开店一月有余,最开始是老客人寻过来,慢慢地,又有了新客人。
特别是周末的早上,大家都愿意约着朋友过来坐坐,来杯咖啡,再吃一顿简餐,在某个角落,一呆就是小半天。
从咖啡车到「floki」,家辉觉得,更稳定了,但时间没那么自由了,压力也更大。
但就咖啡本身而言,只是形式变了,来的客人依然希望能喝到一杯满意的咖啡,而他,也和以前一样,用心制作每一杯咖啡。
而那辆曾经的陪伴他的“小黄车”呢,家辉觉得它和放在车上的设备,都不止是工具,而是他的伙伴,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他会一直保留它们,守护它们。
地点:高新区交子大道500号誊峰遇见商业区2层B212
时间:08:00-18:00
人均39元
● ● ●
成都的街头,向来热闹。
一辆一辆的咖啡车,迎着街头而去,伴随着第一批咖啡车的毕业,又终归于街头。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一批的依然有人在坚守,新一批的也不断在加入,还有的,走着走着,半途改变赛道。
他们彷徨迷惘,他们勇往直前,他们摇摇晃晃,他们满怀希望……
何处之归乡?前方。
● ● ●
编辑丨牙尖儿
摄影丨牙尖儿、商家提供
1.本站内容多来自于网络及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网络文章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