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有不少与象有关的文物或古迹,比如位于孟津区平乐镇象庄村的东汉石象,本周六为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到象庄,看东汉石象,感受万象更新的春意。 一处“国保”,见证解放战争 象庄村原名“青龙观”,是因村南有一座兴于汉、盛于唐的青龙观而得名。后来...
在洛阳,有不少与象有关的文物或古迹,比如位于孟津区平乐镇象庄村的东汉石象,本周六为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到象庄,看东汉石象,感受万象更新的春意。
一处“国保”,见证解放战争
象庄村原名“青龙观”,是因村南有一座兴于汉、盛于唐的青龙观而得名。后来,青龙观倾塌,巨大的东汉石雕大象成了这里的地标,村子慢慢就更名为“象庄”。
来象庄,石象是必看的景点。而今,已是“国保”的东汉石象矗立在村南一座露天小院中,小院的看门人,是一位满头银发,一脸慈祥的老人。老人今年80岁,叫冯安和。
进入小院,一只巨大的石象映入眼帘。
石象立于小院一个水泥池中的基石上,基石长3.8米,宽1.2米,厚0.3米;石象身长3.75米,宽1.20米,高2.75米,系整块石灰岩雕刻而成;石象呈行走,头向东南,象头硕大,象眼小巧,眼睫毛线条清晰可见,使石象显得呆萌可爱;紧贴象身的两只大耳朵保存相对完好,如扇面,皮皱的雕刻惟妙惟肖;可惜象牙、象鼻已残断,背上、腿上都出现了裂缝。
象庄郭氏中医针灸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创始人郭锦堂在潜心攻读《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针灸医书的基础上,遍访针灸名师,博采众长,广开思路,采用“巨刺法”,为群众治病,取得显著效果。之后,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代代相传,使祖传针法日臻精湛,从第三代郭中和开始,“象庄郭氏针灸”就已名声大振,时至今日,更是自成一家誉满河洛。
一个象庄村,能够分别孕育出了象庄妇科和象庄郭氏中医针灸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忍不住赞叹象庄村人杰地灵的神奇。
一老一少,感受乡风乡情
很多人去旅行,关注点是景,实际上,比景更美的是人。这次象庄之行,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刚到象庄时,并没有找到石象,村里的两个七八岁的少年,热心地为记者引路,记者这才顺利看到了石象。
如果说,两位少年让记者感受到了象庄人的善良、淳朴,那么,冯安和老人,则让记者看到了象庄人对象庄的一片赤子之情。
冯大爷早年当兵,后来当过村干部,78岁那年,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冯大爷拿起了笔,用两年时间,奔波于间巷田间,遍访于乡贤邻里,以一个文化的守望者、传承者的姿态,把自己对家乡的挚爱与情思全部倾注于笔尖,以朴实无华的文笔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象庄村。2021年,冯大爷自己筹措资金印制了《洛东古镇银象庄》。
《洛东古镇银象庄》里有象庄村的村史轶事、风土人情、物产名胜、乡贤仕宦等,冯大爷说,写书的目的是“概叙村风民情,记村庄之变迁沿革,循家风之传承脉络,而知乡俗之绵远,感贤达之聪慧”。
生于斯、长于斯,故乡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生割舍不断、魂牵梦绕的牵念和羁绊,是一生挥之不去、铭刻肺腑的记忆和情愫。耄耋之年的冯大爷对象庄倾注的热情,让人看到了象庄人对家乡的挚爱,正是这种挚爱,催生出了无穷的力量。
旅行中,你会遇到不同的,美丽的、有趣的、热情的、可敬的……比如冯大爷,比如两名少年,这些人,往往会让你明白旅行中,真正的美是什么,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张宝峰文/图)
1.本站内容多来自于网络及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网络文章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